西汉时期公务员考试时间,西汉考试制度叫什么
秦末是什么时间段?
秦朝从统一六国到被灭,一共只有15年。即公元前221至公元前207。
但是秦朝的下一个朝代:西汉的建立时间是公元前202年。
也就是说,公元207至公元前202之间这几年是没有朝代的。如果非要说有,那就是项羽建立的西楚。但是这个朝代一般不被承认。
秦末前210到前207的话,是按皇帝分的。也就是秦始皇死后就算秦末了。
秦时明月汉时关暗指什么?
“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诗句是盛唐诗人王昌龄七绝《出塞》诗的首句,七个字即给我们眼前展现出一幅壮阔的画面:一轮明月,照耀着边关。诗人以大笔勾勒却恰能显出边疆的寥廓和关塞景物的萧条。不作细描,而以笼统写法,恰好渲染出孤寂苍凉的边塞之气氛。尤值得称妙的是: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时、汉时”加以修饰,使这首句诗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之感。
这句“秦时明月汉时关”的真正诗意为:自秦经汉至唐朝,这一千年来,朝廷都要出兵防守边境,士兵日夜在城头上守卫着,皆因君王用将不当,故边疆战乱不止。以互文手法,讥讽了历朝的君王,概括了千年边乱史。“秦时明月汉时关”,这是王昌龄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啊!!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美誉的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的千古名句。全诗内容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此诗的意思是说: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塞外边关,离家万里的士卒始终没能回还。如果有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跨过阴山。
诗人开句就用“互文见义”的手法,将边塞的空旷、沧凉与秦、汉、明月、边关四个历史景物紧密联系起来。这一出句就是***和引人入胜,这一出句就让人浮想联翩。这一出句有蕴含着什么意思呢?
从时空概念上,作者所处盛唐来到边塞,目力所能看到的相对不变的:一是头顶上的一轮明月还是千年之前秦汉时期的明月;二是脚下的边关依然还是千年之前秦汉那时的边关;三是千年以来边关的战事现如今仍在继续。
而相对变化的,虽然诗人没有点出,但是却蕴含在诗文中,让我们自己去想去体会,这也是此诗的高明之所在。诗里蕴含变化的是人和朝代。在秦汉与唐之间,历史早已经历了东汉、三国、二晋、南北朝和隋的朝代更替,帝王将相异主。诗里也蕴含着边关战火依旧,但戍边守边将士早已经物是人非,有血染沙场没有回来的,有换防接替的,有的一辈子守卫边疆至死不渝的。
诗人虽然生活在盛唐,但中原的繁荣昌盛、都城的莺歌燕舞与边疆的战火纷飞、不得安宁形成强烈反差,当诗人看到这种境况时,特别是来到边塞后,心中自然产生忧思。这种忧国忧民之情也只有寄托冷月,由此更希望当政者能重用能人,使边关像秦汉时那样稳固,让军事上像秦汉时那样强大,也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国家不受他人欺负,也只有如此才能使百姓安宁。强大的国防和军事实力也确实是诗人所向往的,强大的国防和军事实力也确实是一个国家永固的基石和保证,就像这秦汉的明月和边关那样永恒。
这些戍边固边的一代代将士,在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不停地战事,不断地前赴后继,这种马革裹尸,充满着残酷、血腥、悲壮和凄美,就像诗人笔下的边关冷月和大漠孤烟,千古以来永远照亮着边关的土地,千百年来激励着后人;边关的安宁那是多少将士的热血和驱体筑成的坚固的秦汉堡垒,
这样的神来之笔,是诗人真正深入边关、感悟边关才能写出的千古名句,也是诗人立足当时超越时空才能道出的不朽之吟,更是诗人深入将士内心又超越人心才能谱出的凄美赞歌。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svote.com/post/24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