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公务员报名,天长公务员考试
北宋时期,转运使和知府,谁的权利更大?
引言:
显德七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史称北宋。
北宋疆域辽阔,东北至山西雁门关;西北至陕西横山、甘肃东部;西南至大渡河。
遂而宋初始承袭唐代***制,以府为单位,下辖道、州(郡)、县***。后宋太宗时期,改道为路,且扩大了路的数目,从初期的15路,增加到北宋末年的26路。(路,相当于现代“省”的级别。)
路下为州,至北宋末年达254个州之多。
但府的设置,一般为宋代皇帝进驻过的州,以及皇帝即为前藩居之州,或曾封藩之地,还有就是一些重要的州郡会设府。
宋初年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祸乱,于是宋太祖收权,转而设置“转运使”一职,好以填充中央***与地方州一级的“权利连接”。
《宋会要》定义为:“国家所设置诸路转运使,即汉刺史。”
感谢悟空问答官方邀请!答案是转运使。
转运使是一个路(数省合并之地,相当于明清的湖广、两广,职位等同于总督)的主官,而知府则是一个市的主官,因此,转运使的权力要大于知府。
北宋初年,转运使是作为出征军队的后勤供应官,及至征服该地后,负责将该地物资运送回京,后来成为该地区的财政长官。至道三年(公元9***年),北宋***确定全国分为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北,两浙,福建,西川,峡路,广南东、西十五路。以上的路称为转运使路,路级的主要权力机构是转运司,长官为转运使、副使。直至淳化二年(公元991年)五月以前,路只是财政区划的地区名,转运使主要是“经度一路财赋”,并没有其他职责。之后,北宋***开始增加转运使的司法权,后来宋太宗又赋予其监察权,但并没有行政权。虽然如此,宋太宗已经把转运使视作一路之最高全权长官。淳化四年三月,宋太宗任命田重进为永兴军节度使、京兆(今陕西西安)府尹时,特别交待陕西转运使郑文宝,要他善待田重进。由此可见,转运使是州、府的上级。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转运使又兼劝农使,权力进一步扩大。
府的长官称为府尹,相当于现在的市级领导,缺尹时以他官任权知府事(知府,暂时代替),慢慢地,知府成为一府的最高行政长官。知府的副手叫通判。
北宋的官僚体系是一个相当复杂且臃肿的存在,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翻阅相关书籍,或者在网上浏览。即是因为北宋***豢养着大批无事可做的官员,导致***无事可做,但又十羊九牧。这也是北宋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北宋时期,官职比较特殊,不像明清时的官职品级一目了然,要比较二者的权力大小不太好说,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
转运使相当于现今社会省一级的财政厅长兼纪委书记;知府(叫知州更确切)相当于现在的***兼武装部长。
在宋朝知府(知州)全称是知某某府或州事,在州、府一级行政区内是一把手,统管政事和军事。比之官位略低一点的是州、府判官,主管监察。判官不是知府(州)的属官,有什么行政或军事方面的命令,必须知府(州)和判官同时签署才能生效。
判官有独立上书朝廷的权力,二者在地方上互相牵掣,所以说知府(州)在本府(州)行政区内也不是一手遮天。
再来谈谈,知府(州)按照九品官制,它是几品?就拿苏东坡的例子详细解说一下:
北宋熙宁七年(1074),苏轼从杭州通判任上调任为密州知州,官职是“太常博士、直史馆、权知密州军州事”。
其中,太常博士是“官”,正八品,只表示官阶,不是实际职务。直史馆则是“职”,即贴职(像是现代某***挂着某某大学博士头衔),宋朝的直史馆为从六品。两者取高者,此时的苏轼是一个从六品的文官。
“权知密州事”才是苏轼真正的职务,为什么加了个“权”字?因为苏轼本人的品秩(从六品)低于密州知州的品级(正常情况下应是5品),所以用了“权”字。
如果你想知道宋朝的知府(州)究竟是几品官,只能告诉你:有宋一朝,下至七八品的小官上至一品的宰相都做过。它非常复杂、非常混乱、能上能下。特殊时期,只要有能力,一个芝麻小官便可以委任为知州;一个宰相在朝中失势,也可以被贬为知州。
在大宋朝府(州)之上的行政编制是“路”,一路根据大小下设州县数量不等。下面要说到的转运使就是路这一级别的佐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svote.com/post/40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