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公务员报考条件男性,凤阳公务员招聘
北魏战神杨大眼为何用大眼对敌人、用小眼对妻儿?
大眼对敌人
杨大眼这一听也不是他的大名,之所以叫杨大眼,据他自己说,是因为在打仗的时候,他要把眼睛睁的大大的,先从气势上压倒敌人,这就是为什么大眼对敌人的原因。
杨大眼原来名字叫什么,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因为杨大眼这个名字太有名了,官修的正史里也这么叫他,以至于原来的名字都没有记下来,绰号愣是把本命给盖下去,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没有第二人了吧。
小眼对妻儿
杨大眼的妻子潘氏不但貌美无双,而且骑马弓箭是样样精通。在杨大眼平定荆州的蛮夷叛乱时,两人就曾一起上阵参战,杨大眼还指着妻子潘氏对手下的将士们说,这是潘将军。潘氏还为杨大眼生了三个儿子,都有其父的风范,一家五口就别提多幸福了。
但是天公不作美,有一次杨大眼随军同南梁作战,双方爆发了著名的钟离之战,结果北魏大败而归,十几万精兵损失殆尽。北魏宣帝闻听大怒,从主帅到士兵都受到了惩罚,杨大眼被派去魏国东北部的苦寒之地营州去戍边。
杨大眼人生转折的一仗——钟离之战
结果在杨大眼戍边期间,妻子潘氏在洛阳竟然给杨大眼带了绿帽子。两年之后杨大眼再次被调往洛阳,杨大眼知道妻子给自己带了绿帽之后,一怒之下将妻子杀死,杨大眼觉得还不过瘾,又把怒气撒到三个儿子身上。
后来杨大眼又取了一个妻子元氏,特意将潘氏所生的三个儿子叫过来,指着怀孕的元氏说,我死以后我所有的荣誉都给这个尚未出生的孩子,你们三个***的儿子什么都得不到,还是给我趁早滚蛋吧。
三个儿子隐忍不发,等到杨大眼死后,三个儿子竟然抬着杨大眼的尸身投奔了南朝,这也太绝了。杨大眼拿小眼对家人,没有大丈夫的气量,结果死后却叛逃了奋斗一生的祖国,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也是独一份。
张献忠在明末乱世起起伏伏坚持十几年,靠的是什么?
张献忠出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早年的张献忠先后当过衙门里的捕快、边军士卒,其后又因为违反军规而流落民间。如果不是因为明末农民起义,张献忠可能就因此某某无名。
到了崇祯三年(1630年),由于连年的天灾,陕西民变频发,此时的张献忠也在家乡组织起了一支队伍响应王嘉胤等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中,自号“八大王”,从此开启了风风火火的十七年战争生涯。张献忠又是凭借着什么在众多明末农民武装中脱颖而出的?我认为他靠的就是一点,那就是其个人杰出的指挥作战的能力。
张献忠的军事才主要体现在他用兵的十分灵活和狡诈,时人评价“张献忠用兵最狡”。例如在攻打明朝中都凤阳时,派遣手下混入城中最终顺利打下来明军重兵把守的凤阳城,此后又多次使用这样的计策袭取明朝的军事重地(和努尔哈赤差不多的战术)。
在张献忠的起义生涯中,多次面临全军覆没的危局,这种情况下张献忠则完全不顾及什么名声,多次在被明军逼的走投无路的时候选择投降明军。降而复叛,反复无常成为了张献忠军队得以存在的重要条件。
流动作战是当时农民军的主要作战方式,这种战法在张献忠那里更是玩的如火纯青,张献忠军队十分注重对于骑兵力量的建设,这使得张献忠军队可以肆意横行天下,而无法被明军所捕捉到。张献忠也找准时机,找出明军薄弱处,而屡屡得手,其实力在一次次胜利后也变得越来越强大。
张献忠是明末著名起义军领袖,与李自成齐名。
他能坚持起义十几年,最后还建立了大西***,也是很有才干的。
1.能征善战
张献忠揭竿起义后,部队以弱胜强,逐渐壮大。他在很早的时候,就认识到骑兵的重要性。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来去如风,特别善于打游击战、运动战,尤其善于在运动和游击中设伏。
他的骑兵占百分之七十,而且每个骑兵都有两匹战马,机动能力特别强。一匹马跑累了,换马再跑,所以来如影,去如风,兵贵神速,经常取胜,曾经在几百里外派骑兵奔袭襄阳,一举夺取。即孙子所云‘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避实击虚’之法。
2.狡猾多智,打不过就投降
张献忠是一个狡猾的人,在官军势大、自己兵败图穷的时候,就不再坚持战斗,而是投降。
但是一旦形势好转,就再次造反。
3.慧眼识人,人才众多
张献忠喜欢收义子,手下有四个义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都是年纪轻,能打仗的人才,在战争中取得了很多次胜利。
张献忠1630年参加起义,1647年中流矢而亡,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小头目到大西国皇帝,成为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重要代表,与李自成齐名,究竟有何能耐?
明史记载,张献忠少时读过书,成年在延安府当捕快,后参军,但违反军纪当斩,后有人见张献忠相貌奇异而求情,捡回一条命。从此处可见,张献忠非是文盲,而是接受过正规教育的,同时担任过捕快和军卒,也是见个世面的。他相貌奇异,长相奇特,可见要么凶神恶煞,要么气宇轩昂,从后世的描写应该多半是比较凶煞的形象。
性格决定命运。张献忠骨子里性质钢烈,真爽、爱打抱不平,往往这样的人因为讲义气,爱帮助穷人,有着很强的领导气质,就很容易受到众人的追捧,成为一方的领袖人物。
在张献忠被驱逐出军营后,身边一定少不了一帮受他关照的弟兄,等到王嘉胤的在米脂起义时,他便带领附近十八个村寨乡民参加起义,一呼而直成为小首领,这都离不开他平时的打报不平与讲义气的个性。
如果仅这就能成事,也太容易了些。张献忠的性格钢烈,自然打起仗来身先士卒,不惜性命,他原本就是行武出身,受过正规的训练,略知道一些兵法和阵法,这让他在农民为主的义军里自然鹤立鸡群,出类拔萃,这些因素让张献忠表现出能谋善战,骁勇的一面,这为他一成为八大王打下了基础。
当然,张献忠之所以为张献忠还有他的识时务,据记载他与李自成因为有隙而分道扬彪,李自成打黄河流域,张献忠打长江流域,由此可见他有着主张坚定,不轻易妥协的性格。当然到后来,在明王朝的剿杀下,接受招安,但又不受其旨,意在保存实力,旨在东山再起,由此可见他对全国形势的把握又是很到位的,有着比其它人更加宽阔的视野和政治敏锐性。
张献忠起起伏伏十多年,一呼百应,受到拥戴,与他主张的广散钱粮,免征税赋等也是分不开的。除了他的正面表现以外,不成佛便成魔,他还弑杀成性。明史云:“性狡谲,嗜杀,一日不***,辄悒悒不乐”。张献忠入川后,破成都,几乎到了屠城的地步,四川一省从三百余万人锐减到八万人,因明史为清人所写,不免有人将清军***的都算到张献忠的嫌疑,但说张献忠杀戮成性却也不过,“年十五以上杀之,各路汇集所杀卫军75万,新军23万六千,家口32万。”这种杀戮当然起到了极大的恐怖的震慑作用,所到之处哪还敢反抗,这种狠角色非一般人所能及。
综合起来,张献忠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卒成为大西皇帝,是与他义气、奋先、多谋、决断的性格和出身环境所分不开的,,当然他失败也是其弑杀、寡恩、独决等性格所致,真所谓成也其性,败也其性。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svote.com/post/40878.html